很多人觉得,帮亲戚担保是人情,是信任。法律上讲,只要双方自愿、意思真实,签了合同,那担保就是合法的。但问题来了——合法≠安全。
你签字那一刻,不是“帮忙”,而是“背锅”。一旦借款人还不上,债主第一个找的就是你。法院不会管你们是不是亲戚,只会看合同白纸黑字写了啥。
举个例子:老王给表弟担保借了20万,结果表弟跑路了。债主直接起诉老王,法院判他还钱。老王房子被查封,工资被扣,生活一落千丈。这不是故事,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。
担保类型 | 风险等级 | 是否可追偿 |
---|---|---|
一般保证 | 中等 | 可,但难执行 |
连带责任 | 极高 | 有,但常落空 |
第一,别轻易签字。 除非你真打算替他兜底,否则别碰担保合同。哪怕对方哭穷、说“就签个字而已”,也得硬着头皮拒绝。
第二,签前查清底细。 借款人有没有稳定收入?有没有其他债务?征信记录如何?这些信息比亲情更重要。
第三,留好证据链。 如果实在推不掉,一定要在合同里注明“仅限于某某用途”、“还款期限明确”、“本人仅承担有限责任”等条款,尽量缩小责任范围。
别让亲情变成债务的温床。真正的帮忙,是帮他找正规渠道贷款,而不是替他扛雷。